我院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建筑文化创新迈出新步伐。2025年1月4日,同济大学 “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式揭牌。
基地将充分整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和资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中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科技先锋;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研究的理论高地和人才培养的示范平台;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的专属智库。
▲嘉宾合影
当天,我院举办了首届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暨同济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揭牌仪式,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毛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出席并致辞。张世保、冯身洪、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校党委原副书记彭震伟共同为研究基地揭牌。上海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处处长尹都、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宣传处一级调研员赵伟馨,来自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社会主义学院的负责同志,以及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吉林、 黑龙江、陕西、江苏、天津、四川、内蒙古等全国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
冯身洪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同济大学建筑学科始终在探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融入到当代建筑设计中。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的揭牌,标志着同济大学在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建筑文化创新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致辞
张世保表示,希望研究基地通过研究揭示建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成果;注重打造平台,与其他研究基地合作交流,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实践工作,并加强与国内民族地区建筑院校的共建与联系。毛俊在致辞中谈到,市民宗局始终关注同济大学民族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基地的建设,未来将加大支持力度,协助配合同济大学推动基地建设实践创新、提质增效。
▲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致辞
揭牌仪式上,同济大学与新疆大学签署了研究基地共建协议。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光海表示,作为四部委(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之一,新疆大学将与同济大学一道,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研究等方面“优势互补、重点推进”。
▲同济大学与新疆大学签署研究基地共建协议
▲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光海致辞
彭震伟作为基地主任介绍了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学术专家团队和当前建设情况等。他说,基地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遵循,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目标,充分发挥同济大学现有学科优势、深挖研究潜力、加强校际合作、增进多方协同。当前,基地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已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
▲校党委原副书记彭震伟介绍基地建设情况
研究基地建设学术智囊团强大,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李春林、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等5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9位学者专家受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常青院士担任首席专家。基地成员则由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东南大学、广西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等17家研究机构或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
▲常青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程泰宁院士、葛剑雄教授和阮仪三教授发来视频致辞,他们表示将持续关心和关注基地的建设,与各位学者共同为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谋划策,为民族团结和文化共融贡献自己力量。
▲程泰宁院士、葛剑雄教授和阮仪三教授作视频致辞
此外,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西藏大学工学院9所高校作为首批实践基地获授牌。
▲9所高校作为首批实践基地获授牌